2005年5月19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大墙轻拂平安风
本报记者 蔡亮/文 陈立波/摄

  20年的平安记录
  2005年3月31日,对浙江省女子监狱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连续20周年无服刑人员脱逃,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记录。
  今天,这所现代化文明监狱拥有的是干净整洁的监区,宽敞明亮的监舍,先进完善的监控设施,素质一流的民警队伍。可是20年前,这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女监生活卫生科科长黄瑛算是女监的老民警,1986年进女监工作的她谈起当时的条件来不禁感慨万分:“没有高大的围墙,大门是竹栅栏,监舍又小又暗,监狱周围是大片田野。警力更是少得可怜,平均一个民警要管10多个犯人。”
  当时进入女监的民警,除了个别有过监狱工作经验外,绝大多数都是门外汉,缺乏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技能和经验。大家只能在摸索中慢慢学习。然而,就是在那样简陋的条件下,女子监狱顽强地挺了过来,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现代化监狱之路。
  “看看现在,老监舍翻新了,新监舍也建成了;监区不仅拥有了一级电子监控,二级电子监控也已经在建设中,监管条件不断改善。民警数量增加了,素质也提高了,不仅有警校的科班生,还有不少地方大学的大学生。监管制度和监管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心理咨询、社会帮教等方式已经广泛运用在改造中。种种的新变化,真是说不完!”面对今天女监的现状,黄瑛的喜悦和欣慰溢于言表。
  不过她也表示,女监目前成绩的取得,最为关键的还是依靠女监民警在监狱成立初期传承下来的那种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只有把良好的硬件设施、现代化管教手段与优良传统相结合,才能延续女监的辉煌。
  点评:浙江女子监狱20年无服刑人员脱逃的记录,事实上正是我省监狱系统近年来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典型。女子监狱的发展,也是我省监狱系统规模不断壮大的一个缩影。监狱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民警素质的不断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安全防范机构,为“平安监狱”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去年我省监狱系统服刑人员脱逃1名,脱逃率仅为0.001%;狱内案件6起,发案率为0.007%,破案率100%;追捕历年在逃罪犯2名。今年1至4月,全系统无服刑人员脱逃、无狱内案件。一系列骄人成绩的取得,正是我省监狱系统通过加强硬件建设、拓宽改造手段、延续优良作风的最直接体现。
    
  “红十字”的平安贡献
  建筑物上醒目的红十字,工作人员洁净的白大褂,显示这是一所医院。但绝大多数身着囚服的就诊者却也告诉人们,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医院。
  浙江监狱中心医院,它担负着恢复服刑人员身体健康的重任。在这个常人足迹鲜有涉及的特殊医疗场所,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监狱中心医院是浙江监狱系统中为数不多的有能力收治艾滋病服刑人员的场所。感染病区的护士何雅芳每天都在从事着常人看来充满危险的护理工作。或许她也有过担心和害怕,但她却用微笑回答着病人对健康的担忧,因为她知道,对这群特殊的病人来说,爱心才能唤起他们对生命的渴望。
  在中心医院监管病区住院的服刑人员,有许多人经受不了犯罪服刑和身患疾病的双重打击,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因此,护士们不仅要帮助这些特殊病人脱离病魔的侵害,更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重拾新生的信心。对于个别自残的和一些没有家人的服刑人员,护士们一面积极护理,一面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重新面对生活。
  服刑人员赵某某不会忘记,当自己身患重症肝炎生命垂危时,护士为了减少他的痛苦,在他因病变脆的血管上刺入输液针头时那缓慢而轻柔的手势;服刑人员胡某不会忘记,自己在染有毒瘾且戒毒困难时,护士们不顾他充满危险性和伤害性的戒断症状,陪伴在他身边时那温柔体贴的鼓励……多少个在这里治疗过的服刑人员都不会忘记,这里的白衣天使帮助他们度过了人生最困难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医疗场所里,这群头顶警徽的白衣天使们,正用她们的爱和责任,以及对“金色盾牌”的忠诚,挽救着一个个曾经罪行累累的生命,也挽救着一颗颗曾被扭曲的心灵。
  点评:浙江监狱中心医院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监狱系统对监管安全的重视,以及对服刑人员权益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省监狱服刑人员数量的增多,人员结构的变化,监管安全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直接关系到“平安监狱”的建设工作。
  为此,我省监狱系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我省监狱系统已经拥有监狱中心医院、监狱工作研究所、卫生防疫站等配套设施,对监狱日常工作和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起到了有力的辅助作用。
    2003年“非典”到来时,我省监狱系统准备充分、应对及时,未发生一起服刑人员感染非典事件,有效地保障了服刑人员的健康和监狱内部的平安。今后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省监狱系统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备,“平安监狱”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心疗师”的平安疗效
    在浙江省第一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雷成宏是最受服刑人员欢迎的民警之一。从事基层管教工作多年的雷成宏,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改造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拥有职业技术证书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经过他的“谆谆教导”,绝大多数服刑人员都能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愉快地接受改造。
  目前,在浙江监狱系统,像雷成宏这样穿警服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并不在少数。2003年司法部79号令规定,监狱系统的心理咨询员必须持证上岗。于是,去年4月,从全省监狱系统中选拔出来的首批学员,走进了全国惟一的劳动部心理咨询师培训基地——浙江原野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接受了系统的心理咨询培训。
  首批参加培训的学员共52人,他们经过为期2个多月的全脱产专业学习后,参加了去年6月由劳动部组织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浙江的狱警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52人中共有24人通过考试,通过率达到47%,远远高于20%的全国平均水平。
  8月,通过考试的狱警们收到了由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技能证书。至此,我省监狱系统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
  点评: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关注,是我省近年来在监狱工作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各监狱还开展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省一监与金华监狱女子监区合作开展的男女犯通信,省四监开展的“笔谈信箱”,十里丰监狱开展的“悄悄话信箱”、“渲泄室”等,都体现了监狱系统关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重视改造质量的精神。
  杭州第七医院院长、著名心理专家赵国秋曾对浙江监狱系统重视心理矫正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目前的犯罪主要是罪犯人格障碍在社会上的表达。人格缺陷、心理障碍在服刑人员,尤其是重刑犯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对于服刑人员的改造也应当从传统的行为上的改造转化为人格上的改造。做好了对服刑人员人格的?改造,事实上也就达到了建设“平安监狱”的根本目的。